当前位置: 必赢76net线路 > 科学研究 > 学术交流 > 正文

四川大学钱云副教授应邀到必赢76net线路做讲座

【发布日期:2023-12-12 | 点击数:

2023年12月7日晚19:00,必赢76net线路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59期《求天理以应世变:阴阳之学于宋代夷夏观的重构》于日新楼104教室举办。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必赢76net线路副教授钱云老师主讲,现场反响热烈,师生共谈史话,学术氛围浓厚。

在本次讲座中,钱云老师基于“夷夏阴阳”说的流变脉络,向同学们阐述了其中所反映的两宋夷夏观念的嬗变,揭示出在两宋新的政治秩序下,天理、阴阳、夷夏等思想观念转变与重构的曲折历程。

钱老师通过列举宋臣吕端、季陵之言及《大宋宣和遗事》中以阴阳论述华夷之记载,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。“夷夏阴阳”说的起源很早,在秦汉时期,汉儒便已将阴阳作为谈论“天谴”与“事应”中的一环,用以强调“阳尊阴卑”与“中国—四夷”秩序的天然对应。大约到唐代中后期,社会秩序与“天谴”“天戒”之间的对应关系开始出现松动,如韩愈、柳宗元便有“天自天,人自人”的说法,天谴论开始向天理论转变。到宋代时期,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理学思想的兴起,对于阴阳关系认识的发展契合现实政治的需要,使传统的“夷夏阴阳”说生发出了新的内涵。宋人根据“有阴则有阳”、“阴阳消息”、“孤阳不生”等阴阳之理衍生出夷夏并立、“重内守外”、夷夏不可相无等不同的夷夏观点,并以之诠释宋朝面临强邻环峙局面的“天理”所在。在南宋初年,宋高宗构建与金关系的过程中,借助阴阳之理而论述“夷夏不可相无”成为官方话语,于是“夷夏阴阳”说的影响日益扩展,并藉由思想家、科举用书的广泛传播,成为后世审思华夷关系的重要资源。

在讲座总结部分,钱云老师提示大家,思想的发展往往不是一蹴即就的,而是会经历顿挫、反复、停滞、突进等等状态,因此研究思想的变化不仅要叙述思想自身发展的来龙去脉,也需要考察思想变化背后的时代转型,还要关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具体思想的接受程度、改造方向等,从而厘清思想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情况。

关闭